中新社北京9月1日電 題:二戰爆發75周年國際社會須警惕新“綏靖主義”
  中新社記者 劉旭
  1939年8月31日深夜,希特勒為製造入侵波蘭的藉口,精心策划了所謂波蘭人攻占德國格利維採廣播電臺事件。9月1日凌晨,德國向波蘭發起“閃電式攻擊”,拉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這場歷時6年的戰爭先後卷入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人口,作戰區域面積達2200萬平方千米,是歷史上破壞性最大的一次戰爭。
  但在75年後的今天,作為曾經的戰敗國和侵略戰爭的發起者,德國在某種程度上已成為歐洲國家中一個“被信任”和“可依賴”的國家。路透社在近日一篇重訪波蘭格利維採廣播電臺的文章結尾援引一位波蘭人的話說,“在現在的格利維採,已經看不到對德國人的敵意,過去的一切都已經是歷史。”
  “德國在歐洲得到諒解並不意味著戰爭罪行的消散,而是憑藉德國政府認罪反省的態度和政策措施贏得了人們的尊重”,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永生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介紹,德國有《反納粹法》,不准以任何形式宣傳納粹思想,違法者可能被判刑,這就從法律層面保證不以各種名義讓納粹死灰復燃,對戰爭進行全面、深刻的反省。
  “但同為曾犯過歷史錯誤的國家,日本的態度則讓亞洲受害國民眾寒心”,周永生指出,日本的一些右翼政治領導人,公然為侵略戰爭塗脂抹粉,特別是安倍晉三再次上臺後,不斷開歷史倒車,從篡改歷史教科書到質疑“河野談話”,從推動修憲到解禁集體自衛權,安倍一系列否認侵略歷史的行徑已經引發戰爭受害國的極大憤慨。
  日本《朝日新聞》近日又披露,安倍在4月曾以自民黨總裁名義向一場追悼二戰甲級戰犯的法事發去悼文,稱這些戰犯“奠定了祖國的基礎”。周永生評論說,安倍的這種行為“極其惡劣”,他將侵略戰爭的策劃者、實施者說成是奠定國家繁榮的基礎,如此顛倒黑白、混淆視聽,表明安倍不僅骨子裡不承認侵略戰爭,而且還妄圖通過這樣一種行為向右翼勢力獻媚,以便贏得他們對其執政的肯定和支持。
  為什麼同為反法西斯戰爭中的戰敗國,在戰後認罪問題上,德國和日本在對待歷史問題的態度上差異這麼大?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高洪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在戰後初期對日本民主化改造時的政策失誤是造成日本社會對戰爭錯誤認識不足的主因之一。
  二戰結束後,美國在事實上占領日本,對日本進行“民主化改造”。但美國一方面為了節省占領成本,保留了天皇家族作為日本國家的權力象徵;另一方面美國希望把日本塑造成冷戰時期對抗社會主義國家的前沿陣地,轉而扶植日本的右翼勢力,打壓日本共產黨和社會黨,使得一些曾經被指控為罪犯的侵略者得到寬恕,僥幸逃脫了戰後審判。
  “如果對比戰後和戰前的日本,天皇還是那個天皇,國旗還是那面國旗,只是把《大日本帝國憲法》修改為《和平憲法》。”高洪認為,日本戰後保守勢力的複活,使得戰前的政治力量得到了某種程度的延續,今天的日本同之前對外侵略擴張的日本一脈相承,沒有被割裂過,這也導致日本社會中瀰漫著對近代歷史的錯誤認識和歷史虛無主義,給保守政治勢力歪曲歷史推動政治右傾化,改變國家和平發展道路留下空間。
  “美國是個實用主義國家,它利用日本做前沿陣地,日本反過來利用美國給它的寬鬆環境,趁機強軍強國。”高洪指出,二戰前英法對德採取“綏靖政策”,妄圖將戰爭禍水東引借德國之力對抗蘇聯,但其縱容態度卻成為德國不斷侵略擴張的助力。如今美國又想利用日本來制約中國在亞洲的崛起,放縱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加快擴軍進程,這實質上也是一種新的“綏靖”。“美國戰後對日本放鬆改造,就已經在日本社會埋下一顆思想觀念和政治制度上的‘不定時炸彈’,現在它對日本的縱容和二戰前英法的‘綏靖’政策更是類似,很值得國際社會警醒”。(完)  (原標題:二戰爆發75周年 國際社會須警惕新“綏靖主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73siowh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